近日,Temu買手向商家釋放信號稱"美國全托管準備回歸",要求賣家加速備貨至海外倉,并重新提交此前因價格劣勢被淘汰的商品。這一動向被業界視為Temu借美國關稅政策調整窗口期,試圖重構其全托管履約體系的重要舉措。雖然平臺尚未正式公告,但全托管模式的重啟已對跨境物流鏈條產生連鎖反應,作為關鍵節點的海外倉企業首當其沖面臨新挑戰。
全托管恢復,海外倉將面對哪些挑戰?
若Temu全托管模式正式恢復,首當其沖的將是海外倉的庫存周轉壓力。平臺要求商家補足熱銷款庫存,并重新激活價格競爭力恢復的商品,這意味著短期內跨境貨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Temu設置了"非中國制造"原產地證明的前置審核,這或將改變部分商品的供應鏈路徑,要求海外倉具備更靈活的多國貨源整合能力。
海外倉的應對方法:智能化與全鏈路升級
面對成本與效率的雙重壓力,海外倉企業的生存法則已從單純比拼倉儲價格,轉向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體系。通過部署WMS海外倉系統,實現庫容動態優化、訂單智能分揀、尾程物流路徑規劃等環節的自動化,可顯著降低海外倉的運營成本。
部分頭部企業開始探索將服務鏈條延伸至跨境電商上下游環節,轉向拓展至更多的供應鏈場景,從單純的倉儲服務拓展到全鏈路、全流程的服務。當海外倉企業可以做的環節越多、可控空間越大,便可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,這也意味著利潤空間越多。未來通過將倉儲重資產資源與跨境上下游各個資源相結合,打通各環節獲取規模效應打開市場空間是海外倉盈利的本質。
總而言之,隨著跨境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的迭代,海外倉的角色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。在行業局勢動蕩的背景下,唯有把握好智能化、全鏈路的升級方向,才能在成本與服務的平衡中贏得市場先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