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關稅政策的持續加碼,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全球跨境電商的版圖,中國賣家站在貿易戰的颶風眼中,目睹著對美出口成本飆升245%的殘酷現實,以及800美元免稅門檻消失帶來的致命擠壓。在這場生存游戲中,一場史詩級的戰略轉移悄然啟動——超60%跨境企業調轉船頭,將歐洲大陸錨定為下一代增長引擎,一場關乎生存與發展的跨境賣家大遷徙正在上演。
美國市場困局:高關稅下的生存挑戰
自美國取消 800 美元免稅政策并將對華商品關稅飆升至245%后,中國賣家在美國市場陷入困境。運營成本直線上升,單件商品運輸成本上漲超50%,部分品類運費占比竟高達售價40%,賣家們陷入兩難境地:漲價則可能失去客戶,不漲則面臨虧損。市場份額也在不斷萎縮,亞馬遜平臺上中國賣家占比近半,若大規模撤離,預計會造成高達 150 億美元的年營收缺口。
歐洲市場機遇:高價值的新增長極
在這樣的背景下,歐洲市場成為眾多賣家眼中的新希望。歐洲市場展現出獨特優勢,消費能力強,德國、法國等國的客單價較美國高出20%-30%,為賣家們提供了更高的利潤空間。同時,英國、西班牙等市場準入門檻相對較低,競爭壓力較小,為新進入者提供了機會。此外,TikTok Shop等新興渠道在歐洲市場快速崛起,為中國賣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。
2025年4月,TikTok Shop政策迎來重大調整。準入放寬,中國內地及香港企業成立滿 60 天即可入駐,資質簡化,亞馬遜等平臺賣家可快速遷移店鋪。模式創新,支持POP自運營和全托管模式,為中國賣家提供了更多選擇和便利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合規運營是不可逾越的紅線。賣家們必須嚴格遵守歐盟各國的 VAT 規定,如德國的罰款可高達10萬歐元。同時,產品需具備CE、EPR等必備資質,并嚴格遵守GDPR規定,確保數據安全。品牌建設是長期發展的基石,知識產權的全面布局、符合環保要求的產品包裝以及本地化售后服務體系的建立,都是打造品牌的關鍵。深度本地化則是制勝的關鍵,選品要契合歐洲消費偏好,營銷要結合本地文化熱點,并建立快速響應機制。
在全球化貿易格局重構的當下,歐洲市場正成為跨境賣家和海外倉服務商的關鍵轉折點。盡管開拓歐洲市場需要戰略耐心和系統布局,但正如行業資深人士所言:“今天的合規成本,就是明天的競爭壁壘。” 中國賣家們正以堅韌和智慧,在歐洲市場書寫著新的篇章,開啟跨境電商的新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