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美國在跨境電商領域動作頻頻,加征關稅、取消小額豁免等政策如同重磅炸彈,徹底攪動了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的一池春水。這一系列政策調整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?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跨境購物體驗以及商家的運營策略呢?其中備受爭議的就是直郵和海外倉模式之間的抉擇了。
曾經,直郵模式憑借其簡單直接的優勢,成為眾多商家的首選。貨物從國內倉庫直接發往國外客戶手中,省去了諸多中間環節。然而,美國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稅政策后,直郵模式的優勢瞬間被削弱。原本能夠免稅清關的直郵包裹,如今不得不遵循常規報關模式,稅費大幅上漲。以一件價值100元的商品為例,稅金與申報費用疊加,成本瞬間飆升40元,這無疑給商家帶來了沉重的成本負擔。而且,成本上升只是問題的一部分,空運貨量預計也將隨之下降。消費者在面對價格上漲時,很可能會望而卻步,從而導致直郵模式的業務量受到沖擊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海外倉模式迎來了屬于它的高光時刻。海外倉的優勢在這場政策變動中被無限放大,商家提前將貨物備至海外倉,在商品進入美國市場前便已完成關稅繳納,從而巧妙地規避了額外10%關稅的影響,確保了成本的穩定,使得商品價格得以維持。而且,從海外倉發貨的速度之快,是直郵模式難以企及的。
客戶下單后,商品能夠直接從當地倉庫迅速發出,大大縮短了配送時間,顯著提升了客戶滿意度。這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,成為了海外倉模式的一大核心競爭力。此外,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,海外倉模式展現出了更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,商家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各種變化,提前布局,降低風險。
其實,不少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商家和平臺早已察覺到政策變化的端倪,并紛紛開始布局海外倉。以Shein為例,其在美國早早地開設了配送中心和供應鏈中心,并且將歐美倉免費開放給賣家,助力賣家提前備貨,搶占市場先機。Temu也不甘落后,推出了半托管模式,將一部分商品預先囤積到美國倉庫,同時吸引了眾多本土商家入駐。這些舉措不僅是為了應對政策變化,更是對海外倉模式的高度認可,為商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更多的優勢。
展望未來,跨境電商物流行業必將持續變革和發展,海外倉模式預計會持續火熱,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調整,商家對海外倉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,其規模和市場份額也將不斷擴大。同時,物流模式將呈現多元化趨勢,商家和物流企業將不再局限于單一模式,而是將直郵、海外倉等多種模式靈活搭配,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優方案,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。